Search


【Snapchat前所未有的投票權機制】

今年3月2日,Snap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Snapchat前所未有的投票權機制】

今年3月2日,Snap Inc. (Snapchat的母公司)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,IPO發行價每股 17 美元,3/3 一度飆到27美元,累計漲幅接近60%。

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,在於 Snap 對於投票權的設計機制:

上市後投票權為 0%、早期投資者拿少部分、90% 的投票權掌握在 Evan Spiegel 和Bobby Murphy 兩位創辦人手上!

(即使他們兩個的股權加起來只有45%)

也就是說,購買上市後股票的股東是沒有任何投票權的噢!

\\ 【科技公司常見的雙層股權架構】

一般來說,新創公司在招募早期員工時要出讓股份、融資時也要分股份給投資人,等到公司上市或被收購時,能持有的股份還剩下20%已經算蠻不錯了。

為了不讓創始人對公司失去掌控,在投票權的設計上便可以大做文章。

比如 Google —— 2004 年 IPO 時,投資人股票的投票權重、比創辦人投票權重為 1 : 10。也就是A、B股設計(或稱 Dual Class Share Structure )。

也正是如此,使得 Google 上市時,兩位創始人的股權雖僅分別佔15.6%,至今卻仍有過半的投票權。

後續許多科技公司 IPO 都模仿 Google 的 AB 股架構,以維持創辦人的主導權。像是 Marck Zuckerberg 在FB上市時的股權佔28.2%,卻也有過半的投票權。

相較於雙層股權架構,Snap又做的更猛、採取了三層投票權機制——分成創始人、早期投資人與大眾。

此舉能讓創辦人更專注在公司發展的長期策略上,而不用對只在乎短期利潤的一般股東負責。

當然,壞處就是 CEO 做得再爛你也沒權力換掉他。失敗案例包括了Zynga和Groupon。

\\ 【原因:能被投資公司太少】

會出現這樣一言堂的結果,你也可以想成是「能IPO的公司」與「投資人」之間供需雙方不平衡XD

去年是08年金融危機以來,美國公司 IPO 件數最少的一年。年初開始雖然有回歸到正常值的跡象,但仍遠低於十年前的水準。

「既然沒什麼好投的公司,你還不投資我嗎?太多人搶,如果你不聽我的話,你想投我還不讓你投咧。」

因為創始人方的話語權遠高於投資人,才會讓權力中心制越走越兇。

\\【股票市場和華爾街對此又是怎麼看待的呢?】

由於董事會的高度不透明性,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(SEC)已經盯上Snap公司,不過還沒有什麼具體作為。

上禮拜有人去問 Nasdaq 的 General Counsel(中文應該翻法務長XD?)對此的看法,他回:

「我們的市場不該是『One-Size-Fits-All』,公司能依據自己最合適的情況,選擇不同的股權架構。

如果他們覺得這是最好的設計,而且投資人也OK的話... Who Cares!」

至於你問 S&P 能接受這種設計嗎?因為 Snap根本還沒有盈利,
對於 S&P 來說還不用去理會 Snap。(S&P 只關注連續四季盈利的公司)

(S&P 的白話文:雖然沒看過這種股權結構,但反正他也還沒盈利,等他真的賺錢再說XD)

附上一張創辦人好基友的照片,結束這回合~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建立好奇心與求知慾,瞭解各產業領域的運行規則,保有洞察力的敏銳。
View all posts